濕氣重,百病生!7招教你祛濕氣
發布時間: 2022-06-28 點擊量:
濕氣是一種中醫學理論概念,中醫認為自然界中氣候潮濕、食肉等是濕氣來源,濕邪過重則易傷陽氣,我們可以通過日常飲食起居對濕氣進行調節。
說的通俗一點,濕氣相當于我們體內的垃圾,如不及時調理,我們輕則會犯風濕性關節炎、濕疹、頭痛、眩暈、失眠,重則會患高血脂、冠心病、高血壓、中風等危險病癥。
所以,積極祛濕是我們應該養成的良好習慣,而6月,也正是我們做好祛濕工作的最佳時機。希望以下這8個小秘方能夠讓您在這個長夏遠離濕氣,通透一夏。
吃飯莫太急
吃飯太急,脾胃負擔會增加,吸收率也不會很高,如果慢慢吃,不用吃太多東西,也能起到同樣的效果,與此同時,還降低了脾胃負擔,益處甚多。
注意養脾護胃
防胃寒、勤健脾,莫吃太飽多運動,少生氣、少憂愁、少吃糖類多吃素。
捏脊
捏脊梁骨,從尾椎一直捏到脖子,捏起皮肉,放開,在捏起皮肉,旋即放開,重復幾回即可。捏脊不僅能夠健脾養胃,還能調理臟腑、疏通經絡、滋陰補血、平抑心火,除此之外,還很舒服,不妨一試。
補氣穴位多按摩
涌泉穴、氣海穴、脾腧穴、足三里、肺腧穴、膻中穴、關元穴、太溪穴、百會穴、懸鐘穴,這些穴位大家可以自行按摩或找家人輔助按摩,補氣養生益處多。
補氣食物要常吃
像山藥、土豆、香菇、糯米、紅薯、蜂蜜這類補氣食品,生成過程皆吸收地氣,有良好的祛濕補脾功效。
薏米粥、四寶粥保健脾胃
每日早餐用60g薏苡仁熬粥,不加任何調料和輔料,喝光即可。也可以用蓮子肉、山藥、芡實搭配薏米,按1:1:1:1的比例打粉加入粥中,也可以直接沖調食用,無添加,健脾養胃更放心。
每頓飯別吃太飽
少吃多滋味,多吃傷脾胃,生活當順應自然,感覺餓了再吃,不餓不吃,總是貪嘴,自然難了脾胃。健康的飲食習慣應是飯吃七分飽,晚飯少吃身體好。雖然我們沒必要“過午不食”,但完全可以做到晚飯別吃的太豪橫,既節約糧食,又活的輕省,健康。
金生福終身護理保險
保單利益明確有保證
護理保障復利穩增長
護理保障自身享受,疾病身故定向給付
參考資料:
[1]濕氣-百度百科
2017-01-24健康時報《重滋養、祛濕氣是入夏養生重點》